【小编推荐】太原APP开发-消防解决方案

2017-08-25   |   发布者:王文军   |   查看:3320次

APP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消防信息采集管理系统不仅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消防工作的现代化、正规化,有利于提升消防机关的战斗力、提高消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利于实现消防机关的统一领导,确保政令、警令畅通,而且对提高政府行政管理和共服务水平、推动有关部门信息资源共享和实现社会信息化具有积极影响。

目前,消防工作急需各种社会层面的信息资源,有必要逐步建立涉及面较广的社会资源信息库,充分利用社会力量,采集消防工作急需的社会资源信息,如楼宇基本信息、平面图、消防设备、周边建筑物、地理位置等信息,建成信息资源库,及时获取和更新相关数据,最终在消防内网形成可共享的信息资源库,为消防出警工作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

本方案是对消防安全社会及重点单位的消防档案、消防设施、消防预案、消防人员和消防数理统计等进行全面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是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建立了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消防安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它提供了数据录入和强大的查询预警及报表打印功能,实现了消防管理机构对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的动态管理。

二、建设目标

为了满足对消防管理对社会面信息掌握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分析性的需求,社会资源信息采集平台应建成以人信息为基础,以社会信息汇集点和社会业务发生点为主要信息采集点,以互联网和消防专网为依托,使用定制的无线采集终端设备实现社会资源信息的采集,通过移动无线网络及安全边界平台实现社会资源信息的上传和安全准确进入消防内网,实现社会咨询信息全面、互联的汇集,为消防工作和各级管理决策工作提供有力支持,为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服务。

三、建设原则

1、先进性

首先,为满足系统功能和性能上的要求,必须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作为保证;其次,本着高定位、高起点的指导思想,也将采用先进软件技术,来保证系统强大的生命力。

2、可靠性

采用计算机系统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如果计算机系统本身是不可靠的,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当计算机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整个系统陷入瘫痪状态,业务将无法正常进行,所以系统要求必须7*24不间断地运行。因此在系统的设计过程中,对系统核心部分采用各种技术来加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以保证系统连续、正常地工作。

3、安全性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与信息的共享范围越来越广,而与此同时,安全问题也就日益严峻。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开始运行之后,其安全性将成为首要考虑的问题。系统应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防护、监控和审计功能,保证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系统应提供安全手段防止任意对象对系统的非法侵入、攻击、篡改,避免操作人员的越级操作。使用缓存方式为用户提供浏览服务,具备页面、信息数据的防篡改功能,并能实现被篡改后及时予以恢复。

4、可扩展性

随着用户的业务需求的不断发展,当现有系统不能满足应用需求时,系统将面临更新换代。因此,现有系统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扩展能力,留有升级的余地,以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降低二次开发成本,保证用户的投资利益。系统功能模块能够按照用户的需求随时增删、修改。预留接口,方便系统扩展,可进行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升级和扩充。

5易使用性

系统应考虑使用的用户群,因各类使用者电脑办公水平不同,对软件系统知识的了解有限,因此,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系统的简洁、适用,符合人性化的操作。

6、易管理性

只有管理好系统,才能更好地利用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系统应该具有较强的易管理性,以保障日常的系统运行和降低运行维护成本。

四、总体设计

4.1、技术构架

采用SOA设计理念,以符合J2EE规范的应用服务器(WebLogic、Websphere、TongWeb、tomcat、mycat等)为应用基础框架,B/S三层结构,保证系统的安全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且系统易于维护,响应快速。

 

blob.png

用户界面层:通过用户权限和信息权限过滤后,统一用户界面显示,接收用户界面操作和查询请求,将业务逻辑处理后的数据生成用户界面。

业务逻辑层:负责按照用户界面层提交的请求,并按照业务逻辑提取、过滤和处理数据,并将处理完的数据包返回给用户界面层,进行显示。整个系统会有很多的应用子系统,用户通过SERVLET调用应用子系统的功能。

数据存储层:负责系统数据和信息的存储、检索、优化、自我故障诊断/恢复,以及业务数据。

采用三层应用体系架构的优势在于:

1)保证系统的安全性:中间层(业务逻辑层)隔离了客户(用户界面层)直接对数据库系统的访问,保护了数据库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2)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三层分布式体系保证了系统更可靠的稳定性,满足7*24小时全天候服务:

业务逻辑层缓冲了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实际连接,使数据库系统的实际连接数量远小于应用数量。

在访问量和业务量加大的情况下,可以用多台主机设备建立集群方式,共同工作,进行业务逻辑处理,实现负载均衡。

3)系统易于维护:由于业务逻辑在中间服务器上,并且采用构件化方式设计,当业务规则变化后,用户界面层不做任何改动,就能立即适应。

4)快速响应:通过负载均衡以及业务逻辑层缓存数据能力,可以提高对客户端的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