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干洗店停车难、送洗衣物交接时间繁琐、店面营业时间不能满足顾客取送时间”等痛点,2013年11月28日感恩节成立的“e袋洗”通过简单、易用的设计,精心策划的多种营销活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成功积累近500万用户,日订单达10万,覆盖全国16个城市,预计年底将覆盖50余城市的好成绩。而作为洗衣O2O领域的明星创业企业,e袋洗从0起步搭建的架构又是如何成功应对了多次业务高峰所带来的挑战?带着这样的问题,在“腾讯云会客厅”第二期活动中,CSDN云计算采访了e袋洗技术合伙人岑永洪。【视频采访:获1亿美元B轮融资的e袋洗的技术实践】
谈到高峰压力,e袋洗技术合伙人岑永洪 ” 痛并笑着“
背靠拥有25年传统洗衣经验的荣昌,“e袋洗”一开始的定位就是洗衣O2O,“通过移动终端预约,专人上门取送等私人洗衣服务,让洗衣变得便捷、有趣。”
岑永洪介绍到:“e袋洗最初试水选择的是北京校园和部分小区,反响非常不错。进而开始大规模扩张,半年后拿下整个北京;1年后,成功覆盖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4个城市;今年上半年,已经扩展到16个城市;预计下半年,将开通全国50个城市。今年4月份时候,日订单已突破10万,累积超500万的用户。预计年内达到20万单,明年力争突破100万单。”
可以说e袋洗一直在发展的高速路上飞快前行。这为其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岑永洪看来:“e袋洗的业务增长从来没有一个特别平稳的局面,几乎都迭代、跳跃的,每个月都是在上个月基础上翻倍。如果用传统IT架构来支撑,显然在产品设计、研发速度、运维方面都会非常吃力。所以e袋洗一开始就选择构建在公有云平台上,利用腾讯云可伸缩的弹性资源和贴心的技术服务来满足速度的需求。”
对云计算的亲近,也和岑永洪的工作经历有关。从最初做网站门户开发,到企业SaaS开发,再到团购运营,风险投资O2O负责人,最后因为看准O2O创业项目前景,而成为e袋洗四位合伙人之一,主要负责技术的岑永洪对云计算的优势看的非常清楚:弹性扩容、快速响应、灵活安全、成本优势。
而与e袋洗几乎同时涌现的洗涤O2O方面的初创企业还有很多。如何获得保持优势,占领先机,岑永洪认为有两方面:
岑永洪将e袋洗的架构变化分为三个阶段:
每一次的架构升级背后都是刻骨铭心的经验教训。比如第一次高峰是当日订单冲到10万,相当于平时的20倍,流量也相当于以前的20倍,但当时架构是针对正常订单量而设计的。面对峰值挑战,结果可想而知。
岑永洪回忆道:“e袋洗的活动很多,比如针对市场和行业热点,做促销活动,如近期像《大圣归来》这个电影很火,可以送电影票。再如‘周末洗相逢 ’、还有‘微信摇一摇送红包’,这些流量都是计划外的,所以需要在正常系统之外进行配比。最初是将流量单拆出来,直接针对活动做预估,比如预计会增加5倍还是10倍,然后设置租用服务器台数和其他扩展配置。但有时候会出现超出计划的事情。当时我们第一次发促销公告,计划是在10倍以内,但没想到一下子涨了20倍,订单直接冲到10万,完全无法响应。当时恰好技术团队在封闭开发,所以直接抓人过来,讨论下星期这个活动要如何办?这个星期,我基本上都是凌晨3点才回家,9点又到单位了,每天都考虑架构如何设计,流量怎么进来,流量冲到高峰时如何将备用瓶颈冲开。最后,还请腾讯云的一位资深技术专家实时监测整个流量情况,一旦出现无法支撑的情况,随时部署新机器。就这样,我们战战兢兢地迎来了第二次活动,顺利度过了第二次高峰的挑战。而随着覆盖城市增多,人员基数增大,每一次活动都是对系统的挑战。”
作为轻量级平台,e袋洗的业务所有流程,从收单、发单、众包、监控、管理、反馈、追踪、数据分析等,都是在系统上完成的。但e袋洗技术部门人员却并不多,只有50人。岑永洪表示:“技术团队主要负责产品设计、开发测试、数据分析。从业务线开看,包含App,取送系统监控,加盟商管理,后端业务系统,流程把控等。因为e袋洗希望轻量级运营,所以没有加工商。这和那些O2O企业会认为自建工厂便于品控和管理不用。我们认为,重模式会影响规模和扩张速度。所以包含前期介入,中间品控,全流程管理,对加工质量,都有完整的评分体系,并通过算法控制加工量和结算费用。”
谈到e袋洗创新的“众包”取送模式,岑永洪表示:“是走过一些弯路的。”最初的自建物流对成本和管理压力都很大。所以e袋洗改变了策略,改成了物流响应的方式,用众包的方式组织社区中的有闲暇时间的大叔大妈(优秀的可以培养成为小e管家),帮忙取送。这些环节都需要系统的支持,包含取送时间、服务质量、用户习惯等。应该说,从订单下单开始,就对时间点做全流程监控,如出现用户订单忘记查阅,订单时间快到了但没有去取,就需要派人工介入。再如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和用户评分反馈,都是系统自动完成的。
而谈到值得其他初创公司借鉴的经验时,岑永洪认为是“发展之初选择了微信服务号,而不是自建App。”。据他介绍,2014年2月,荣昌e袋洗成功开通了微信支付。首次推广,一小时内就售出百张体验卡,6月微信单日订单量已经突破了1000。从技术上来看,微信服务号开发了一系列深度接口。通过这些接口,用户可以用微信快速完成下单,用微信支付手段,下单成功可立即收到微信订单状态提醒。此外,还能推送衣物明细单,服务流程可通过微信全程监控且提前知晓,洗衣完成后可以一键点评,形成了服务的闭环。从市场推广层面来看,新品牌需要地推,但用户直接下载陌生的App,难度很大。而如果只是关注微信号,相对容易。“e袋洗微信服务号在发展初期,非常成功。”
当然,随着规模的扩大,为了加强交互、增加活跃度,e袋洗也开发了自己的App。现在是“微信服务号+App共同运营,新用户接入,并逐步转化为活跃的老用户。”
对于初创企业所关心的,随着体量的增大,是否要在公有云之外自建数据中心的问题,岑永洪也曾考虑过。“e袋洗一开始就选择了公有云上架构系统,没有考过自建机房的方案。随着规模的迅速扩大,云资源的投入也在明显变大。当时确实考虑过自建,但最终算下账来:如果只考虑硬件设备的成本,自建比租用要便宜。但自建后,需要租用IDC机房,与托管商联系,专业资深运维人员来管理,其中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都很高。这对成立1-2年的初创企业而言,不能承受。更何况,在e袋洗的商业模式下,运维人员发展路径比较有限,培养和留下人才也很困难。所以最终还是放弃了自建机房的想法。”
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加和沉淀,会促使企业通过人物画像、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来深挖增值业务的潜力。这在很多成功的O2O企业上都得到了验证。e袋洗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岑永洪表示:“企业经营才1年多,数据刚刚积累下来。在大数据应用方向,由于洗衣不是高频活动,所以用户特征积累还在持续进行,比如生活习惯、收入预估、家庭人员结构等方面在做新的扩充。后续,考虑到取送人员经营的多样性,也许在家政,如小时工(做饭做菜或照顾老人小孩,打扫卫生等)方面形成新的业务形态。但具体需要评估。也希望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方面,腾讯云能够有更多新产品和服务提供。”
谈到对未来的规划,岑永洪坦言:“将技术团队的人才梯度建立来,确定发展方向,团队就稳定。现在e袋洗初级人才多是校招,中层需要一定的项目经验,对专业要求较高的位置,则会选择曾在体量大互联网企业有过磨练的技术专家。作为技术合伙人,我的工作第一是设定工作规则;第二是与业务对接,支持未来发展;第三是把握方向,引入更多更优秀、能力更强的技术骨干,实现上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