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范围内,对未来技术的投资都被视为带动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美国科技发展集团Battelle 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范围内对从机器人科学到社交媒体等一系列工程学相关学科的研发(R&D)投入,约为1.6万亿美元。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神经生物技术学科的高级讲师费萨尔(Aldo Faisal)负责运营费萨尔实验室。他表示,要抓住像机器人这样快速发展的市场的份额,创新是关键。他最近开始着手一个由欧盟委员会的“Horizon 2020”计划资助的400万欧元项目,研发可以通过眼球运动解读老人或者瘫痪病人需求的辅助机器人。
费萨尔博士称,这是探索人类与机器人交互新方式领域得到资助的4个项目之一,个人机器人的一个关键是它必须是个性化的。那么,如何让一个机器人个性化?机器人能否向人学习?这是感兴趣的一件事,另一件是如何控制和引导与机器人的互动,机器人如何揣度你的心意,完成你想要它完成的事情。
过去40年,欧洲、美国和日本基本上占据了全球研发的主导地位。然而,其他国家正在加快前进步伐,尤其是中国。2011年中国的总研发支出超过了日本。Battelle相信,到2018年,中国将超过欧洲各国的研发支出总和,而到2022年左右,其研发支出的绝对值会超过美国。
中国政府5月出台了总览全局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提出了从大众市场制造业转向航天、绿色能源和生物工程等高科技产业的详尽规划。Battelle负责技术商业化的副总博斯利(Brett Bosley)称,研发资金和研发能力是创新和商业化的源头。
中国社会中技术的进步加速了专利申请和科技出版的速度,这是创新的主要指标,亚洲在科学和医药相关的诺贝尔奖中占的比重一直在上升,美国和欧洲则随之下降。
2014年欧洲的专利申请情况显然证明了中国推进创新的努力。根据欧洲专利局(European Patent Office)的统计,2014年在欧洲申请的27.4万项新专利中,美国、日本和中国共占53%。中国是排名中上升最快的,年度专利申请比上年上升18%后跃升至第4位。
电信公司华为体现了中国企业追赶竞争对手的努力。2014年华为申请的专利数量比2013年上升49%,成为第五大最活跃的专利申请者。只有一个欧洲国家进入了前五大专利申请国的行列:德国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后,位列第三。
欧洲企业集团承认,要在创新竞赛中追赶上来,欧盟将面临挑战。欧盟地区的竞争优势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立足于创新、生产率和向更高科技含量和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