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推荐】马云“引诱”美企来华 访美之行意在整合全球

2015-06-10   |   发布者:梁国芳   |   查看:3320次

IT新闻
  在纽交所上市不到一年,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本周再访美国,高调拓展阿里在美国的业务。这一次,马云的口号是“中国中产阶级将成为美国中小企业的下一个希望”。“马云访美是为了引诱美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美国彭博社这样说。今年以来,阿里巴巴明显加快了国际战略的推进:天猫商城韩国馆正式启动,汉诺威电子展上首秀“刷脸支付”,向英国中小企业提供借贷方案,将印度人才招聘至杭州培训……“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马云与他的团队正在一步步地兑现阿里巴巴集团网站上这句醒目的标语。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院长李向阳9日对《环球时报》说,马云此番能以“施救者”形象对美国中小企业喊话,显示了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阿里集团整合全球资源的能力,同时马云的成功依托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厚积累,“中国经济规模即将超越美国,美国精英阶层因此重新审视中国”。

“美国中小企业的希望在中国”

  据彭博社9日报道,马云此次是应纽约经济俱乐部之邀,向美国政商界权威人士介绍阿里巴巴的美国战略。马云周一在纽约与部分全球性品牌企业的高管共进晚宴,周二与纽约经济俱乐部的成员举行午餐会,周三他将抵达芝加哥,会见把对华出口看成发展经济和提升就业源泉的芝加哥市长伊曼纽尔。然后马云将和300多位企业主,以及美国运通CEO陈纳德参加一场市民大会式的会谈,促进跨国交易业务。

  9日,《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封马云致美国中小企业的公开信,题为“中国将成为美国中小企业的下一个希望”。马云在信中写道:

  “我们在美国市场的策略简单明了:希望能够帮助美国的企业家、小商户以及各种规模的品牌和公司向不断增长的中国消费者阶层销售他们的产品。

  “这一策略可能会让一些人感到惊讶,因为很多人对中国的了解还停留在过去。2015年的中国已和10年前大相径庭。第一轮的经济全球化在中国制造出了一个强大的工人阶级,第二轮经济增长则造就了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

  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马云用了一系列极具吸引力的数字:“现在中国中产阶级的规模与美国人口总量相当,而且预计将在7年内翻倍。中国消费者2014年在网上消费了4400亿美元,到2019年网上销售额预计将增至1万亿美元。”

  “中国中产阶级渴望海外购物。他们从阿拉斯加买海鲜,从艾奥瓦州买猪肉,从罗得岛购买儿童玩具,从俄勒冈和马里兰州买体育用品。”

  马云在信中说,在过去两年,阿里巴巴与美国农户的合作使780吨樱桃销售到中国,这一案例具有“复制性”。为了增加亲和力,他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行程中“到过杭州”与阿里巴巴联系起来:“杭州是我的故乡,也是阿里巴巴的总部所在地”。最后马云表示,与美国中小企业继续合作,“我们将共同推动太平洋两岸的增长”。

  目前,好市多、梅西百货等美国公司已经通过阿里巴巴平台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服务。而马云定下的目标是,把阿里巴巴来自中国境外的收入占比从目前的4%提高到50%。

  马云寻求“中国以外的收入”

  彭博社评论称,当中国经济计划“以1990年以来最慢的节奏”发展时,马云此举是为了寻求“中国以外的收入”。而发展跨国电子商务是阿里巴巴的一个重要战略,目标是让中国5.57亿网民能够从世界任何角落购买到商品。  

  今年以来,阿里巴巴的国际化战略体现得尤为明显。

  3月马云在德国开幕的汉诺威电子展上亲自为中国副总理马凯和德国总理默克尔演示了支付宝新技术“刷脸支付”。“来自远东的创新”,“德国之声”专栏作家泽林称,这一幕释放的信号是:中国IT产业有朝一日会在质量和创新方面堪比德国老牌企业奔驰或西门子。威廉王子3月访华时也特别会见了马云。同样在3月,马云和意大利总理伦齐会面后,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和意大利两大银行合作,联手推出“电商马可波罗”计划。5月21日,意大利一座16世纪的古堡和位于米兰的103套公寓出现在淘宝拍卖平台上。

  5月中旬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时,在上海召集了“中国企业家圆桌会”,马云被安排为第一位发言嘉宾。5月15日,阿里巴巴集团在俄罗斯注册代表处。5月18日,马云访韩出席天猫商城韩国馆正式启动仪式。当天马云的演讲甚至影响到第二天韩国股市的走势,他在演讲中提到的金融科技、大数据和云计算概念股都应声上涨。

  近期法国开云集团旗下多个奢侈品牌在纽约曼哈顿联邦法院对阿里巴巴提起诉讼,称其“销售假货”。不过阿里巴巴仍然是最受法国政府青睐的中国电商。自去年5月以来,法国外长法比尤斯与马云至少进行了4次会面;法国总统奥朗德今年3月也在爱丽舍宫会见马云,表示支持阿里在欧洲建立供应链。

  “创新中国给年轻人机会”

  9日在《华尔街日报》网站上,马云的信引发热烈讨论。有美国网民表示不相信人均GDP只有美国1/5的中国人能够大规模消费美国企业的产品;有网民称中国“在南海展示傲慢,对美国实施黑客攻击,侵犯美国人的专利”,“他们从来不是我们的朋友也不适合做长期商业伙伴”;但也有不少网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有网民称进入中国市场对很多美国商家而言非常具有挑战性,“但值得一试”。

  “亚洲时报在线”网站9日称,马云清楚,“美国人对金钱的热爱远超过对中国的恐惧”。他更加明白,如果他能帮助美国人赚中国市场的钱,很多家伙若再想丑化中国就要“三思而后行”了。

  美国《财富》杂志网站9日称,此访不仅将促进美国商品登陆中国,而且有助于推广阿里云计算业务。上周,阿里巴巴宣布和美国云计算服务供应商Equinix合作。文章称这样的合作很有意义,因为中国过热的经济开始降温,一些新政策的颁布有利于中国公民更便捷地购买美国产品。美国CNBC新闻网报道称,除Equinix之外,阿里巴巴还与英特尔、新加坡电讯公司等6家跨国公司合作,抢夺目前由亚马逊、谷歌和微软等主宰的云端商机。

  《纽约时报》近日评论称,在过去20年中,中国已经成为一支越来越强大的经济势力,但没有孕育出全球性的公司。中国企业的侧重点主要放在国内市场,再就是为跨国公司提供大规模生产的产品。马云则另辟蹊径。文章称马云“就像是一股来自大自然的力量。他或许会成为新一代全球性领袖的榜样,不仅仅在中国,而是在全世界范围内”。

  “战胜易趣的中国人”,德国《经理人杂志》8日的文章这样称赞马云,称2000年柏林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阿里巴巴和马云还默默无闻。15年后,马云和阿里巴巴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的代名词。这是亚洲智慧和西方知识的结晶。创新中国给年轻人机会,成就国际事业。德国《经济新闻网》9日将马云12亿元人民币入股第一财经称为“对抗美国的主导地位、要与彭博社竞争”的行动。《韩国经济》4日报道韩国青年创业的新闻时,标题是“培养出韩国的马云和乔布斯”。不少韩国同行在和《环球时报》记者接触时,都表示很想采访马云,希望记者能够牵线搭桥。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曹和平9日对《环球时报》说,马云代表了中国企业家格局的改变,从过去大多向外国要投资、要消费,转为提供消费平台,其背后的支撑是中国日益庞大的中产阶层。中国给世界提供了巨大的购买力,这代表了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的新方向。他同时也表示,“马云的承诺可能过于美好”,目前在阿里平台上的几百万家商户,赚钱的也只是少数,美国的中小企业进入中国成本更高,打开销路更不易,他们的前景有待观察。